青岛晚报:一部手机操控轮胎车间-凯发网

2017-06-29

 青岛晚报整版报道:

控股份软件板块打造轮胎行业智能系统

剑指“大规模定制”

 

在岛城,海洋领域专家人才占据了全国的 “半壁江山”。殊不知,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半数以上的专家也在青岛。在轮胎行业,岛城软控股份在该行业机械装备、it系统方面独占鳌头。如今的软控,能为轮胎企业提供轮胎生产全线设备和操控系统,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实施智能轮胎整体凯发网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it方面,从最早的“轮胎企业操作系统”提供者,到轮胎mes(智能执行系统)的创造者,软控在轮胎行业软件板块已呈现出引领之势——国内占有率高达70%。目前,软控正使用大数据把控橡胶行业智能化趋势,并努力在未来的几年中,实现该行业的大批量个性化定制。 


十年变革软件地位由弱变强 

软控股份智慧智造事业部总经理焦清国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国内轮胎行业发展缓慢,生产车间多是人工作业,业内人士看重硬件而忽视软件;多数企业不愿掏重金购买软件,软件市场难以打开。 “有企业愿意掏500万购买用不着的设备,也不愿花100万购买软件”。焦清国回忆,自己还曾和国内某大型轮胎企业总工程师针对“软件是否有用”进行过辩论,而那位工程师则坚信“软件难以实现行业进步”。 

时至今日,软件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引擎,那位总工程师也已改变了看法。 

如今的软控主要为轮胎生产提供 “整体凯发网的解决方案”,这是革命性创新。轮胎厂的生产经营工序大体分为配料、密炼、压延、裁断、成型、硫化、检测、仓储等环节,而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号称“智能制造”的轮胎企业,其实不过是部分环节上实现了自动化,软控则通过自主研发,将轮胎生产各工序的智能化难题悉数攻克。 

而整体凯发网的解决方案实现的核心,就在于软件,既操作系统。 “系统是大脑,是否智能全靠它来指挥分配。 ”焦清国说,自软控股份成立之初,便致力于 “轮胎企业操作系统”,至今,该系统已迭代多次,技术成为全球领先。 

 

轮胎生产车间人员在操控软控开发的mes系统

 

首个“轮胎梦工厂”落地 

轮胎行业智能化工厂到底应该什么样?我们可以从软控总规划并实施的全球橡胶行业首个“轮胎梦工厂”中一探究竟。

去年11月份,首个“轮胎梦工厂”在万力轮胎合肥工厂正式投产,软控为其实现了所有关键工艺操作环节的“零人工”。通过智能化操作系统,目前整个工厂用工由500名大幅减少至130人(含管理人员在内),原材料、半成品、胎胚、成品库四大立体库全部无人化,机器人完成所有操作;30多台agv小车 (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近20台堆垛机、近百台设备之间,均实现了智能化无缝对接与连通;300千克的胶粒秤可实现自动称量,误差最多200克;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应用,可实现轮胎生产全过程的识别与追溯…… 

“厂房内所能接触到的物品全部都有标识,让软件代替人脑,让小车、堆垛机等解放双腿和双手,让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代替眼睛……”焦清国描述了未来的智能化工厂。 

而不少轮胎企业在更新换代后尝到了甜头,工作人员甚至从手机上就能实时把控数据,操控车间。从某大型轮胎企业提供的数据上可以看出,在使用了整套智能操作系统后,企业在生产效率、节能降耗、质量管理等方面,年节省资金1000多万元。

 

轮胎车间智能“无人化”生产

 

软件行业人才聚合是关键 

在焦清国看来,软件板块要获得大发展,人才的聚合是关键。为实现软件业跨越式发展,软控从成立之初就积极谋划,一方面在政策上全面发力,给人才人文关怀以及好的待遇,沉淀已有的人才;另外一方面,打造壮大软件板块的载体和平台,吸引和推动大量国内外企业向这些产业平台集聚;

基于如此强大的人才库优势,让软控早在十年前就研发出了轮胎产业世界上第一款rfid芯片,一个牙签大小的芯片,通过独家专利的材料封装技术植入轮胎胎侧,就能对这条轮胎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掌控。又是基于这样的先发优势,软控主导起草了“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等四项轮胎行业国际标准,这也是轮胎用电子产品的第一批国际标准。 

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几年前将行业唯一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托付于软控,并将之确定为唯一创新管理模式试点,看中的正是其喷涌勃发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的执著。而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负国家厚望,目前已拥有专利180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逾200项。 


数据驱动实现大规模定制 

焦清国认为,目前国内轮胎工业大而不强,轮胎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如何实现“人机一体、智能制造”是各轮胎企业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软控则从智能制造的方向上对该行业进行战略布局,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制造的转变提升,加快轮胎企业转型升级,尽早实现该行业工业4.0。 

“未来,一方面,我们将在大数据上做文章,收集生产过程数据和产品使用数据,用大数据驱动发展;另外一方面,继续向实现大批量个性化定制目标进发,为该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焦清国说,软件最终还是一个工具,而在生产端、使用端实现便捷和智能化才是目的。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 相关新闻

s
网站地图